大家好,我是中医王大夫,现在的人总说自己“身体被掏空”,这可不只是一句玩笑话,因为我确实接诊过不少这样的患者,他们往往脸色蜡黄、浑身乏力、精力不济、失眠健忘,而这些症状背后,往往就隐藏着气血亏虚和阴阳失衡的问题。
在中医眼里,认为“气聚则生,气散则死”,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。而阴阳就像人体的动态天平,一旦失衡那就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。那面对这种情况,该如何正确进补呢?
有这么一个药,在补虚这方面就堪称“全能选手”,能同时改善阳虚、气虚、血虚这三大问题,它就是十全大补丸。
这十全大补丸啊源自宋代,也叫“十全大补汤”,整体用了10味药材,其中就融合了两个很经典的方子。
第一个方子是四君子汤,它专门针对气虚引起的乏力疲惫、说话都嫌累。由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和甘草这4味药组成。这党参呢大补元气,白术、茯苓、甘草能健脾除湿。脾胃好了,消化吸收能力强,气血才能源源不断的生成,给身体提供动力。
第二个是四物汤,它专门负责补血。中医讲究气血不分家,光补气还不够,血也得跟上。然后它也有四味药,分别是熟地黄、当归、川芎和白芍,其中熟地黄能给身体直接加血;当归在补血的同时还能促进血液流动起来;然后川芎负责行气活血,防止血脉瘀堵;最后再加上收敛固血的白芍,这个组合做到了既补血又活血,避免了 “补血反而导致血瘀”的情况。
除此之外,方中还加入了黄芪和肉桂,这两味药的药性都是温的,温药能散寒,气虚过度容易消耗阳气,导致阳虚,阴寒内生,出现面色苍白,四肢冰凉的情况。而黄芪就能增强补气的效果,并且把补进去的气给“提”上来;肉桂呢温阳力度更大,相当于给身体点了把火,阳虚怕冷的人特别需要它。有了它俩,就能补足阳气,同时促进气血更好地运行,滋养全身。
总的来说,这个方子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还被称为“补虚第一方”,正是因为它在补虚的同时,更注重对人体阳气的顾护,正所谓“阳生阴长则气血生化无穷”,通过补气、养血、温阳三管齐下,保证气血生化源源不断,达到真正意义上的“十全大补”之效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药啊虽好,但并不适合所有人。阴虚体质的人用了容易上火;痰湿、湿热体质的人食用后可能会加重湿气,所以千万不要盲目进补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,我是王医生,我们下期再见。
实盘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